中国记录讯 2017年12月8日,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维海博士一行应邀参加了当前经济环境、精准扶贫、生态环保与地方经济转型工作交流会。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刘坚部长主持了本次座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程会强,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政府有关同志在京参加了本次座谈。
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刘坚就我国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和民生热点等谈了自己的观点,刘坚主任提出:消除贫困共享发展、缩小差距、贡献和谐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设置了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的全力发展的开放式扶贫道路。解决了两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贫困人口下降的工作目标,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创举。十九大报告中,对精准扶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各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
以往的循环经济园区或基地是分散的,功能不齐全。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未包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目前己有的餐厨废弃物处理试点仅包含对一种废弃物的处理,这样各种废弃物的处理出现各种试点,产生了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不协同问题。
这一定位将废弃物处理功能作为城市可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资源高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治理能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新动能。
城市垃圾清运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衔接和融合既是深化环卫体制和再生产业系统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和效益的优选路径。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既可实现分类回收利用,又可实现产业协同处置,最终实现废弃物高水平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要求纳入城市规划,通过科学选址,合理设计处置规模,妥善处理与居住区的分布关系;通过污染防治设施的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可变“邻避”为“邻利”。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政府参会同志简单介绍了清江浦区经济基础、发展优势,以及本地区传统文化、产业机遇,等。与会其他领导和专家就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和淮安市产业优势等展开了讨论,阐述并交流了各自意见,达成了某些共识。
图:吴维海执行院长与淮安市清江浦区来京同志进行工作座谈
清江浦区站位要高,视角要准,思路要宽,工作要细,应跳出本地区来评估和看战略,不应局限于县区地域,要从淮安市、从江苏省,从长江城市经济带的战略高度,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视野,审视和重新定位区域发展战略,制定面向未来五到十年,乃至到2035年、2050年几个关键时间节点的战略目标和愿景规划,提出更有愿景、更具前瞻、更加务实的发展战略,为本地区、为淮安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勾画和建设更加美好的蓝图。
淮安市的历史和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地域文化挖掘不够,产业特色培育不够,经济品牌塑造不够,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培育和打造区域品牌和城市名片,形成国内知名的城市品牌和产业特色,形成主导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更好的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与外溢作用。
特别是研究、索和评估有无可能逐步培育、打造支撑“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能否充分利用清江浦区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体系,聚集和提升已有的物流资源、产业资源、产品优势等,逐步构建高效、发达、互联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探索打造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具有国际服务水准的宜居宜业城市。
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新路径。立足农业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积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推动农业向生态有机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型,推动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示范试点。同时,在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探索和稳妥打造特色小镇,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清江浦区的核心产业,全面打造、培育和提升。实施“产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和协同化”,通过“四化”融合,不断聚集和整合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等,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开放的心态,国际的视野,以内容制造为核心,以亮点工程为重点,以总部经济为前瞻,以现代服务和精准服务为导向,探索并建设苏北地区最大的金融创新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并围绕服务淮安市、服务周边地区和省市,逐步构建人、产、城、环境等融合发展的现代新城、幸福新区、活力新区。(采编 伍新永 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