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乡在哪里?
你有多久未曾回去了?
其实,故乡于背井离乡,
在城市打拼的人而言,
一定是那个晨有鸡鸣,
傍晚轻烟萦绕的小村。
农村,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
后来又让人夜夜思念的地方,
这里曾孕育了辉煌的文化,
这里也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
但它却无可避免的在渐行渐远。
据统计,短短十年间,
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村落,
大约有90万个在等待中悄悄消失了。
最近,正在看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
每一集只有短短10多分钟,
一集一个不出名的东方小村落,
却是中国最美村庄的一个缩影。
这里有世界上最干净的颜色,
真实、质朴,令人震撼。
大兴安岭森林深处最后一个驯鹿村,
世代依靠捕猎、驯养驯鹿为生的鄂温克族,
如今只剩下最后一支。
云端上的村庄,黄山木梨硔村。
与世隔绝,回家要走800多级木栈道台阶,
村里人很少下山,热闹于他们,更像负担,
时间久了,村里人家愈发少。
新疆的禾木村被誉为“神的后花园”,
这里居住着成吉思汗西征时,
留下的士兵后裔——图瓦人,
他们世代以放牧和狩猎为生,
几百年过去了,依然如故。
七个月的冬天,留不住这里的年轻人。
如此美的村落,却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命运,
年轻人向往城市的生活,慢慢离开了家乡,
老家早已不是曾经热闹、温暖的老家,
熟悉的人渐渐少了,村里变得孤寂、冷清。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是的,在城市待得愈久,这种漂泊感就更强。
我们这一代,大都是没有家乡的人。
不再热闹的小村:
每次回到家乡,都深觉物是人非,
走进村里早已看不到儿时的小村模样,
袅袅炊烟、老幼嬉闹、鸡犬相吠,
入眼处颇为萧条、寂静、破败,
以前的小卖部只剩残砖废墟,
野草疯长,村口的老树枯藤盘错。
那些生锈、不再用的旧物:
村里随处可见那些刻满记忆的老物件,
村中心的水井早已干枯,起了青苔,
生锈的压力泵,以前最受欢迎的石磨,
已弃用多年,木棍都变黑、腐朽,
以前常走的小径,野草丛生。
熟悉又陌生的村人、邻居:
在村里,偶尔遇到认识的人,
打了招呼后,竟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
老一辈人更老了,同辈人却也与幼时不同,
多年未见,生活轨迹不同,连共同话题都没了,
只能干巴巴的闲扯几句,再没往日的亲密无间。
那一刻,忽然想到鲁迅先生多年后回乡再见闰土,
一句“闰土哥哥”换来一句“老爷”,想来也是心酸。
在时间里消失了的学校:
记得,七岁那年跟着哥哥走进村里唯一的小学,
读了一年,学校就被合并,只好去隔壁村上学,
如今,两个学校都没了,因为又建了新的学校。
约着一起回家的发小,去老校区走了一圈,
昔日的热闹和朗朗书声没了,学校多年无人整修,
破败而荒凉,以前的教室堆满了刚收的秸秆。
古人思乡,最常用一个“归”字,
“读三千年书,无非功名利禄;
行九万里路,终归诗酒田园”。
而今天的我们又该归向何处?
回一次家你就会明白,我们早已回不去了。
即使母亲做的菜还是原来的味道,
父亲一如既往的话少,家里的那棵梨树还在,
但昔日垂柳依依的河畔、波浪起伏的麦田,
以前和伙伴捉迷藏的麦垛堆都不见了,
故乡成了向往、思念、回忆的地方。
在城市待得久了,就开始向往故乡,
可惜,我们日思夜梦的村庄正在消失。
害怕,有朝一日,我们只能指着地图上的某个点,
告诉孩子,这是咱们的老家,但那里没一户人家,
更担心,我们的小村除了自己,无人知晓,
她如一缕云,飘过天空未留下一丝痕迹。
若有时间,回家看看,不仅为看望父母,
也为看看那个生养我们的地方。
还记得那些独属于小村的生活吗?
担水,井台、赶车、打铁、杀猪、卖豆腐……
其实这一切离我们并不远,而今它如门上的年画,
风吹日晒里,迅速的泛黄,毁坏。
我的故乡,该拿什么来拯救你呢?
若有一天,还能在村庄的鸡鸣狗叫中醒来,
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