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讯】人物简介: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样一所大宅子,袁隆平却全部用来搞科研!
把“豪宅别墅”当成“田间地头”,就是在这样的“豪宅”里,袁隆平的“海水稻”梦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为什么要研发种植海水稻呢?在袁隆平的“豪宅”里,悬挂着这样一张“特殊”的中国地。
这张悬挂着的地图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内陆有近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两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这些地如果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盐碱地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巨大,甚至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命运。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如果全球143亿亩盐碱地都能种上海水稻,意义不言而喻!
袁隆平希望未来能够培育出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之所以定下这个目标,袁隆平说:种水稻需要施肥、灌水、治理病虫害,这些都需要成本,目前海水稻产量不高。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是半野生状态,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积极性就不高,但如果能提高到亩产300公斤,种海水稻就划得来了,“种海水稻就划得来了。”一句最朴实的话语,说出了袁隆平的科研之道——让科技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隆平在泱泱稻田中,一次又一次挑战人类粮食历史的奇迹,成就了最平凡的稻谷,挽救了大地上的饥饿,稻谷飘香中,袁隆平自己也早已成为了另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