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和人的思想日趋复杂,人们更加重视个人和家族的实际利益;于是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和青史留名,便成了众多读书人的追求目标。
北宋文人汪洙,为了激励儿童读书上进,编了一本《神童诗》,原为34首,后增为48首,全国所有的私塾蒙馆,都将其作为学生的启蒙教材。当年所有读书人的心态,从这些诗中便可窥见一斑。现选录几首如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一)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之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之五)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之七)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之十三)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生雷。 (之十四)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之十五)
读书、中举、做官。这是所有读书人终生追求的奋斗目标。当然,也有人因为这条路没有走通,便选择了走另外的道路,企图殊途同归,同样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例如宋朝的宋江: 梁山好汉头领宋江,也是读书人出身,在州县衙门做过小吏。为了达到出人地、飞黄腾达的目标,他选择了造反。在上梁山之前,他在浔阳楼上写诗明志:
心在山东志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呼。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四)
随着儒学的兴盛及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盛行,个人的生死前途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有了密切的联系。“忠君”、“爱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等,便成为许多人特别是读书人,终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历史上最为突出的,当然是北宋末年的爱国英雄岳飞。他那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朝的忠臣很多。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他被罢官后的第三年,也就是他68岁那一年,还写了一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活到了六十八岁,已进入人生的暮年,但陆游却“尚思为国戍轮台。”在他八十五岁临终前,还写了一首《示儿》的诗,念念不忘王室的中兴和祖国的统一: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表达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最典型的,还有南宋末年的爱国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这种”忠君爱国”思想的诗句,在中国的古代,可谓俯拾皆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