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去上大学,完成了学业,又找到了女朋友。对他来说,学业是主产品,女朋友就是副产品。
人类文明也是这样,是人类在生存之中产生的副产品。
这部书的有些观点,与《人类简史》相似,应该是运用了同一个论据。
这就是幸福快乐。
按照《人类简史》的观点,农业革命提升了人类整体形塑环境的力量,但对许多个人而言,生活反而变得更为艰苦。
但是,这一切只是生存和发展的附加效果,是副产品。
一、按照生物学家说法,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实际上是一套生化机制
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所以,不管是中了乐透、买了房子、升官发财,或是找到了真正的爱情,都不是让我们快乐的原因。
那些刚中了乐透、刚找到真爱的人,之所以会快乐地跳了起来,并不是因为真的对金钱或情人有所反应,而是因为血液中流过各种激素,脑中也闪现着小小的电流。
二、人类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就像一个恒温机制
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
举例来说,演化就把快感当成奖赏,鼓励男性和女性发生性行为、将自己的基因传下去。
已婚的人比单身和离婚的人更快乐,但这不一定代表是婚姻带来了快乐,也有可能是快乐带来了婚姻。
三、看看现在的各种生活设施、科技产品,难道现代人才有资格快乐,古人就没有吗?
1932年,正值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赫胥黎出版了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书中将“快乐”当成最重要的价值,而且政治的基础不是警方、不是选举,而是精神病药物。
每天,所有人都要服用苏麻,这能让他们感到快乐,而且不影响生产力和工作。
这完全摒弃了人类所独有的意义世界。
即使生活困苦,如果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
比如古代忍饥挨饿的人,如果他们相信死后可以得到永恒的祝福,很有可能就会认为生活真是充满了价值和意义;
相对而言,现代世俗子民如果不信这一套,就觉得人到最后就只有死亡,迟早会被遗忘,依旧会感到痛苦。
比如,现代人被贫困、疾病杀死的少了,但自杀的多了很多。
四、纯粹的科学总是喜欢揭去意义的面纱,认为人类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
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
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
在江雨读书看来,这当然只是一种纯理性的假设。
一位作家说他曾经看到一个死刑犯在去被执行死刑的路上,还下意识地跳过一个小水洼。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管,因为马上就死了。
跳跃这个小水洼,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