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回忆录】烔中记忆!永恒的烔中记忆,不变的烔中情怀!母校烔中六秩弦歌,特色立校再谱华章!

中国记录网编辑部 人物风采评论2,281字数 7995阅读26分39秒阅读模式
【校友回忆录】烔中记忆!永恒的烔中记忆,不变的烔中情怀!母校烔中六秩弦歌,特色立校再谱华章!

造化手笔,钟灵毓秀。在风景秀丽的巢湖半岛,在共和国“传奇将军”李克农的故乡——巢湖市烔炀镇,1959年9月诞生了一所中学——巢湖市烔炀中学。2005年4月,学校被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校友回忆录】烔中记忆!永恒的烔中记忆,不变的烔中情怀!母校烔中六秩弦歌,特色立校再谱华章!

六十年来,巢湖市烔炀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求真务实、教学第一、质量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文理大学预备生为主,艺术、体育教育共同发展”为培养目标,以争创“合肥一流、江淮名校”为办学目标,开展培育“烔中品质”系列活动,形成了“勤奋、严谨、求精、创新”的校风,“师魂求高、师志求坚、师心求慈、师艺求精、师绩求优”的教风和“勤、细、恒、严”的学风。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校友回忆录】烔中记忆!永恒的烔中记忆,不变的烔中情怀!母校烔中六秩弦歌,特色立校再谱华章!

六十年来,巢湖市烔炀中学已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了一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校友回忆录】烔中记忆!永恒的烔中记忆,不变的烔中情怀!母校烔中六秩弦歌,特色立校再谱华章!

时值六十周年校庆之际,校庆筹委会将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陆续推出部分知名校友的事迹简介或回忆文章。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校友回忆录】烔中记忆!永恒的烔中记忆,不变的烔中情怀!母校烔中六秩弦歌,特色立校再谱华章!

礼士亲贤 青灯黄卷
烔炀母校六秩弦歌 特色立校再谱华章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孙礼青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烔炀中学是我高中时的母校,己亥之年喜迎60华诞。我从高中毕业离开母校也已经33年。此期间,无论我走到哪里、在什么岗位、从事何种职业,每次一提到母校——烔炀中学,都是满满的回忆。我的希望在这里孕育,我的人生在这里启航。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1983年9月,我背着母亲精心浆洗过的被褥,来到烔炀中学就读高中。从那一年起,烔炀中学改制为3年制高中,之前高中只需要读2年就可以毕业,而我们要满3年即1986年才可以毕业。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86届是烔炀中学首届3年制高中毕业生。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我们那一届高一新生分别来自烔炀、黄麓、中垾、柘皋等地,共有4个班级,我被分到高一(3)班,班主任是昌庆峰老师。一年后文理分班,我选择理科,经过遴选,进入理科(1)班学习。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学校广播播放的《校园的早晨》、《垄上行》、《独上西楼》等当时的“流行歌曲”,让我们百听不厌。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足球篮球小组赛、自办校报校刊……烔炀中学“文化兴校”的特色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轻松的氛围,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自力更生苦中作乐。那时候的生活都非常清苦,一日三餐需要自己动手操作。最难忘的场景是:每天中午班级的2位值日生,会从食堂把盒饭装进饭筐抬进班级,大家一个个在饭筐里面翻找自己的饭盒。有时候不小心还会错拿同学的饭盒,偶尔还需要到别的班级找寻自己的饭盒。吃完饭又需要去食堂旁边的水池淘米,然后再次备好米和水,装入饭筐方便食堂蒸煮下一餐饭。有时候边淘米边打闹,忘记在饭盒中加水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至于放学后饥肠辘辘打开自己的饭盒,里面却是一坨焦黄的米粒儿……懊恼、委屈、饥饿一股脑涌上心头。被同学们嘲笑一番后,却又会收获一勺米饭、一小块儿掉渣的干饼、一口咸菜、四分之一块儿的豆腐乳……要知道那个时候,豆腐乳也是要控制量算计着吃,每日三餐才能吃一块儿豆腐乳,否则一周最后两天只能光吃米饭没有菜了。也许是饿了,也许是饭菜中多了不同妈妈的手艺,反正记忆中这样的饭特别香甜。每天这样的重复劳动,看似辛苦,实则培养了我们的劳动品格、节约意识和互助精神,至今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田埂上的读书大军。学校周边的田埂是我们读书的好去处。天微微亮,田埂上的同学们已开始了早读。有的是大声朗读、有的浅吟絮语,有的站着背,有的走着读,还有的蹲在一处看……常常还会遇到同班的或相识的,互相微笑点头示意一下继续读书,没有一位同学停下来聊天。下午放学后,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田埂读书大军。满眼望去,影影绰绰,到处都是学生读书的背影。田埂读书是母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深地烙印在我们这一代烔炀中学学子的心中。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教书育人治校有方。我们这一届学生很幸运,因为有一位好校长李义文。他思维清晰,语言表达特别有吸引力。记得有一次在平房的一排教室前,李校长给我们全体学生作报告。他脱稿一口气给我们讲了1个半小时。全体学生都在聚精会神聆听,没有一个学生讲话、做小动作,都被他的演讲深深折服。他治校有方,“不唯高考”、“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工作特有起色。经过三年的努力,86年烔炀中学首届三年制高考取得突破,理科(1)班本科达线人数40人左右,达线比率超过70%,文科本科达线人数10人左右,达线比率超过20%。86届开启了烔炀中学高考辉煌的历史。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一个人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们86届烔炀中学的学生,却是幸运中的宠儿,因为我们遇到了一批好老师。学校遵循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邬成伟老师是我们高二的班主任,高三时,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朱必忠老师担任班主任。他那严格认真、井井有条的管理风格,给我们创造了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高三下学期,文科班有一位同学英语成绩比较好,又一直很稳定,英语老师张智伟建议他3月和4月两个月的时间不用上英语课,自学其它薄弱学科,到5月份再回到英语课堂。这位同学至今都非常感谢老师当年的信任与智慧。文科班班主任李敦凯老师,不仅语文课教学特色鲜明,自成风格,工作也特别细致、认真。每天早晨,李老师都会早起到教室督查学生早读,还时常会到宿舍检查,督促迟起床的同学。晚自习,他更会每天坐在讲台前边备课边陪学生一直到下自习。黄麓、中垾、烔炀、柘皋的同学家,几乎都留下了李敦凯老师家访的足迹。在烔炀中学,正是一批像朱校长、邬老师、张老师、李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倾心付出,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德育兼修树党员标杆。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烔炀中学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高二时,我有幸当上了学校第二届学生会主席。学生会除创新开展各项社团组织外,还组织全校卫生大检查、足球赛、口头作文比赛、智力竞赛等多项活动,极大锻炼了我们学生会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那时,学校积极探索“党的教育从中学生抓起”理念,组织了中学生党课,我也有幸从一名听众发展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听说,我是烔炀中学历史上第一位学生党员。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荣誉,也是人生中新的起点,为我今后的人生奠定了方向。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无论走得多远,我的心总是和母校连在一起。忆往昔母校六秩风雨路,看今朝烔炀再谱新华章。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作者简介: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孙礼青,男,汉族,1968年9月生,安徽巢湖人,大学学历,医学学士学位,巢湖市烔炀中学1986届高中毕业,198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1991年7月 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1991年7月—1994年8月 安徽省池州地区水泥厂工作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1994年9月—1998年6月 海南口腔医院工作文章源自《中国记录》杂志网络版中国记录-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1998年7月—2012年8月 海南省司法医院(2002年5月起任海南省法医鉴定中心主任)工作

2012年8月—2016年6月 海南省海口监狱挂职、海南省司法厅司法鉴定管理处工作

2016年6月—至今 海南省纪委监委工作(处长)

【校友回忆录】烔中记忆!永恒的烔中记忆,不变的烔中情怀!母校烔中六秩弦歌,特色立校再谱华章!

永恒的烔中记忆 不变的烔中情怀

程良龙

1984年,烔炀中学在原烔炀、黄麓两个区(即现在的烔炀镇、中垾镇、黄麓镇、中庙街道等地)招收了约180名优秀学生。我是当年凤凰初中考上的5人之一,非常幸运地进入烔炀中学学习。时光荏苒,1987年毕业至今已三十二年了,我在烔炀中学三年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为永恒的记忆,融化为不变的烔中情怀。

当时的烔炀中学办学条件与设施较为简陋,没有实验室、没有图书资料室、没有礼堂,唯有一栋二层教学大楼、几栋瓦房和一个土操场。教学大楼主要用作于高中三个年级12个班的教室和教师办公室,它不仅是烔炀中学的标志物,也是学校周边最宏伟的建筑。教学楼南边的几栋瓦房是学生宿舍,每个班约40名男生拥挤在一套两小间里,走路都得侧身,夏季闷热潮湿,冬季漏风阴冷;女生则合班住宿。教学楼北边的几栋瓦房是教师宿舍和食堂。住校生每天三顿都在食堂蒸饭,学校唯一的一口水井,定时提供学生淘米蒸饭的用水,倘若停电,学校东北边五份蒋村的大塘就成了学生们生活的主要水源地。操场是早操、课间操、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地,学校所有的大型活动也都在此进行,时常风起尘扬,雨落人散。学校没有围墙,东西两侧各有一条水沟,周围都是农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却始终保持着出类拔萃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校管理非常严格。校长李义文、副校长朱必忠几乎每天都检查早操、课间操、上课、晚自习的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几乎没有缺课缺席。我偶有一次早操迟到被副校长朱必忠发现,“奖励”我绕操场跑了三圈,记忆深刻。每天,班主任跟着做早操、课间操,检查上课出勤情况,陪着上晚自习,检查晚间就寝情况,特别敬业,也异常辛劳。

学校汇集了一批名师,他们守贫乐教、敬业奉献、严格严谨、诲人不倦,对我影响至深。教过我课的有语文教师程海林、李敦凯,数学教师邬承伟、王保星、童朝坤,物理教师郭晓童,英语教师张智伟,化学教师昌庆峰,政治教师邬发源、叶宏兵,体育教师朱玉鹏等等。我刚入学分在四班,班主任是邬发源老师。邬老师为人谦和,说话慢条斯理。有一次,几个男生因天热晚上偷偷跑到小水塘洗澡,邬老师知道后在班级上并未点名批评,只说了一句:“西边大塘非常之深,一旦大腿抽筋,那就麻烦咧。”自此,无人再去那个水塘洗澡了。一学期后分文理班,我因选择理科被转到三班,班主任是郭晓童老师。郭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严格,说话声大语快,发现问题会当面直接批评,但每当有同学生病的时候,郭老师都会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两位班主任不仅传道授业,更是时时关注我们的思想成长、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从老师们的身上,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做人做事的品格,终身受益。

那时学生大多数都住校,过着集体生活,早早具有了独立、自理生活能力,不像现在有家长陪读。每逢周日下午,路上如遇到背着一个黄书包、拎着一个米袋子和一个咸菜罐的,必定是返校的烔炀中学学生,米袋子和咸菜罐是他们的必备品。一袋子米和一罐腌咸菜成为每位住校生一周的口粮和下饭菜,每当发现或闻到哪位同学带的菜好,周日当晚肯定被同学们一顿抢吃净光,剩下的一周内他每顿只能蹭吃其他同学的了。夏天天热,咸菜变质发霉,同学往往用井水泡饭吃。尽管生活艰苦,但同学们勤奋学习,乐观向上,所有人的目标就是要考上大学。每天不到6点,教室里就坐满了,大家一起早读;课间,围着老师问问题;22点晚自习教室关灯后,还有不少同学点蜡烛继续学习,每位同学的学习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同学们集体荣誉感极强,学习成绩不甘落后,体育比赛勇于争先。记得1986年的学校运动会,我们三班精心组织,全员参与,最终总分位列全校第一。在全班同学的加油声中,我获得了100米冠军、200米亚军,同学们给了我两个咸鸭蛋作为奖品。宿舍里每天22点至23点最为热闹,同学们睡觉前有说不完的话题,有的讨论学习问题,有的谈天说地,还有的说些女生的故事。那时,男女同学之间当面不说话,男女同学之间的事情都是通过纸条、肢体语言解决的,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班上周志、杨勤学两位同学的姐姐当时也都在烔炀中学上学,他们姐弟在校园内也不说话,这些都成为了趣谈。同学们吃住、学习在一起,互帮互助,我们三班近30人陆续考上了大学,实属不易。现在每每同学聚会,大家谈及的话题都是母校的培育情、老师的哺恩情、同学的真挚情。

毕业以后,少有机会回到母校。2016年,我曾独自走进烔炀中学,惊喜地看到校园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之中,当看到那熟悉的二层教学楼,勾起了我一幕幕回忆,仿佛又回到了那读书年代。伫立在荣誉墙边,欣慰母校获得的一项项荣誉,无愧为安徽省示范高中。衷心祝愿母校早日实现“合肥一流、江淮名校”的办学目标。

作者简介:
程良龙,巢湖市烔炀中学1987届高中毕业生,烔炀镇东程村人,现任大连交通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研究员。

【校友回忆录】烔中记忆!永恒的烔中记忆,不变的烔中情怀!母校烔中六秩弦歌,特色立校再谱华章!

烔中记忆

张公善

我1983年进入烔炀中学初中学习,初一时班主任是朱云老师,初二之后班主任许华明老师。1986年没考上高中,我在花集中学复读一年后,1987年又回到烔炀中学读高中。文理分班前班主任是朱玉鹏老师,分班后班主任是李敦凯老师。1990年毕业至今已近三十年。每次回老家小张村,烔炀中学都是必经之地。几乎毎次回老家都会来烔炀中学找老同学聊聊天。在烔炀中学读书的六年,可谓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光。其重要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当时正值青春年少,更是因为在正青春年少时让我初步形成一些在未来越来根深蒂固的观念。择其要者,接下来说三个至今还影响我的观念。

教书是一门技术。

高中班主任李敦凯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还记得对他的最初印象,刚升高中时我早晨到校时在教学楼一楼走廊上看到一位颇为儒雅的老师手持书本朗读。没想到他竟然成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当时内心甚是欣慰和骄傲。李老师教语文自有一套自己的理念。记得他经常讲可以用数学方法学语文。他还写过这方面的教学论文。虽然我们当时可能并不能很好理解他的理论,却的确跟着他养成了许多在课本上标记各种符号的习惯。比如对一些复杂句子的标记,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等都有特定的符号。这个方法我后来当英语老师时也挪用到分析复杂句的教学中,一目了然,非常实用。李老师还让我们每人准备一部词典放在课桌上。讲课过程中一有不确定的字词,李老师一声令下“查!”我们便争先恐后地查找正确答案。这种不起眼的课堂小动作却大大减少了对很多字词的误读或误解。

周升友老师教我们历史,他个头不高,却总给人沉稳自信的感觉。他上课经常“海吹”,听得我们常常忘了时间。他上课经常会讲些如何记忆知识点的“小伎俩”。印象最深的是他讲戊戍变法,1898年,怎么记呢?他说假设你脚后跟疼,穿鞋(当时一般都穿布鞋)慢慢拔会很疼,你一拔就拔,就可以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一拔就拔(1898谐音)却仿佛烙进了我的大脑。和周老师一样善于讲故事的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有初一时历史老师刘洪飞。当时刚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一切都很新鲜,每门课我们都听得认真,尤其是历史课,更是让我着迷。至今依稀记得刘老师讲陈胜吴广起义的神情笑貌。令人痛心的是刘老师不久遭遇车祸永远离开了讲台。讲好故事可能是当好老师的必备功夫。

张智伟老师是上海人,教我们英语,轻声细语,穿着讲究,尤其是夏天,漂亮的裙子点亮了我们这些农村孩子的眼睛,让我们觉得生活的美好。张老师上课也颇有策略。她为了锻炼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经常让我们复述课文,鉴于当时我们英语水平普遍不好,她就在黑板上写些关键词或短语。张老师当时还成立了一些帮辅小组,让英语水平好的同学课下给一些同学补缺补差。记得当时我也带了个“徒弟”。在帮辅同学的同学,帮辅者也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种种为理解和记忆的策略和技巧,对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习是一门艺术,也是烔中老师给我的一大启示。

我开始关注如何让学习更有效更从容?为此,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因为学的是文科,所以我的学习是以记忆为核心。记得有次班主任要我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写出来在班上交流。我写的全部都是如何将所学内容牢牢记住的一些方法和策略。我记得当时还将通过电视节目学习到的一些记忆术运用到实践中。比如记少不记多、文章首尾易识记、早起后晚睡前十分钟是黄金时间、同时调动各种感官容易识记等等。那篇经验之谈究竟写了什么具体内容,现在已完全忘记。只记得这篇学习心得在班级墙上张贴结束后,被戴卫国同学要去收藏了起来。此外,当时我还将自己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点的技巧收集到一个练习本里。私下里也曾传给几位同学看过。

我的英语成绩自始至终都是属于最优秀之列。我们那时没有什么家教也不上什么辅导班。我的英语优势除了英语老师教导(我课下还经常问她问题)有方之外,还有我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案。最主要有两点受益匪浅。一是每月跟随一些杂志自学很多课本之处的知识。记得当时最喜欢看的杂志有《英语自学》和《英语画刊》。正是通过《英语自学》,我知道一套流行全世界的英语教程《新概念英语》。截至高考之前,我自学了三本《新概念英语》。课外自学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英语知识储备。二是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厚笔记本,将自己遇到的难题(主要是语法选择题)抄下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放学后问老师,为了避免遗忘,我将答案要点都注在题后。我甚至还自作主张曾在自习课上把一些难题抄到黑板上供同学参考学习。

管理是一门学问,这是工作之后越来越意识到的一个观念。

这个观念其实也扎根于烔中。初二那年许华明当班主任,讲台上方贴的标语“抱负是高尚行为的萌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开始并不理解,因为把抱负误解成“报复”,因而心中总觉得奇怪。内心的纳闷反而加深了记忆。这让我对标语有了新的认识。我想,要是一条好的班级标语能让学生记一辈子该多好啊!我当了老师后,也非常慎重地在班级讲台上方贴了一条标语:读好书做好人。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影响学生,但却深深影响了我自己。至今,我还是将“读好书做好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班主任李敦凯非常强调自我管理能力,我是经常被表扬的自理能力强的学生。他甚至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像我这样自理能力强的学生肯定能考上大学。李老师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同时也深有压力感。当时总心有忧虑,要是考不上大学该多丢人呀,也会辜负李老师的厚望。好在结局并非圆满,只考上了巢湖师专,也算差强人意。要知道当年能考上大专也挺不容易了。记得那年高考好像是11.2个人才能考上一个。

现在回想高中三年,我的确对自己的管理非常严格。我的日常实际上是两条线,一条线紧随老师,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任务,还有一条线是自己给自己定的学习任务。两条线互相协调。我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时间被我充分利用,真可谓分秒必争,尤其是高三那年。记得中午回家母亲如果饭没烧好,我会“发火”,因为午饭不及时会影响我的学习计划。母亲总是默默忍受我的抱怨。我也常常吃饭时也看着书本。

比中午时间更紧的是早晨的时间,因为我是走读生,最快速度也得要一刻钟才能到校。我大概高一不久就没让母亲早起烧饭了。我自己定闹钟起来,自己烧早饭。为了时间充裕,不至于太匆忙,我把分针拔快了十分钟。也就是说当时我总走在时间的前面。那个年代灶还是土灶,我常常一手拿着书本,一手往灶膛里塞稻草。每天上学途中的时间我尽量减少。无论刮风下雨,我行走如飞都是一样的速度。以至于下雨天因走的太快,裤子上总是泥渍斑斑,我也视而不见。更好笑的是,有一年冬天因为太匆忙,洗脸后在脸上抹的香脂竟然都没抹匀,到校后同桌发现,还以为是药膏。我还经常把一些单词和一些其他功课的知识点抄到一个小本上,利用上学放学的走读时间温习。我就是这样充分利用白天时间,尤其是一些零碎时间。晚上我从来都是十一点半左右睡觉。因为母亲告诉我不要超过十二点,休息不好会损伤大脑。

青春的记忆总是没有穷尽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的青春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当我说教学是一门技术,并非否定教学同时也是艺术也是学问。同样地,学习是一门艺术,也同时可以是一门技术和学问;管理是一门学问,也同时可以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在一种高境中,技术、艺术和学问三者是可以相互指称的。

最后,以一首我高一暑假写的诗《希望》作为结束语,这是我现在所能找到的最早的一首诗,也借诗名表达我衷心的希望:希望母校的老师都能幸福安康!希望母校越来壮大,越来越辉煌!

《希望》

希望是无稽氛围里孤独的客人

绝不道听途说

希望是原野上快乐的天使

绝不辍犁停耕

希望是沉默健将

绝不故弄玄虚自欺欺人

希望是人生答卷空白的填空者

绝不故步自封

希望是历史车轮前的螳螂

绝不苟且偷生

纵然一切困难都来相亲

即便是烦恼的伴侣

希望也绝不奉承顺利

作者简介:

张公善,男,巢湖市烔炀中学1990届高中毕业,安徽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博士,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weinxin
我的微信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中国记录网编辑部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06-09 10:57:0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assmedia.cc/fengcai/2021/06/09/archives/4923
评论  0  访客  0

发表评论